摘要: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10月24日發布《中國的能源政策》白皮書稱,近年來,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上升較快,其中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能源安全形勢嚴峻。預計到2013年原油對外依存度可能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2年10月24日發布《中國的能源政策》白皮書稱,近年來,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上升較快,其中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能源安全形勢嚴峻。預計到2013年原油對外依存度可能達60%,而這一趨勢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都難以改變。
中國油企“走出去”所面對的主要風險有:政治風險、金融風險、所在國社會治安風險和市場經營風險等,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合理合法地及時主動地規避各種風險。
2012年12月18日,中國石化集團以約15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國子公司49%股份項目正式交割。中國石化通過其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完成上述交易。這次的成功收購是中國石化首次進入英國北海油氣資源投資開發行列,應該是中國石化收到的最好的圣誕禮物。
2011年中國企業總計11宗海外油氣并購案中,中國石化占了5宗。其中收購葡萄牙GALP能源公司擁有的巴西深水油田資產交易額高達51億美元,創下2011年中國企業最大一起海外并購案。
此次成功收購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國子公司49%股份項目,首次開拓了中國石化在英國北海地區油氣業務,也標志著中國能源企業首次進入北海油氣資源投資開發行列。同時,該交易也是2012年全球范圍內,針對英國油氣資產交易金額最大的單筆收購。
中國企業在把握海外收購機會的同時,要考量并購機會與企業發展戰略是否相符,在并購過程中提高各類風險的警惕以避免損失。
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面臨著多重風險。首先體現在近年來能源領域的國際地緣政治局勢日益復雜上。各國在能源安全戰略上均有布局,而且往往存在沖突之處,能源缺乏的發達國家企業在本國政府大力支持下,具備長期經營培育的網絡。中國企業起步尚晚,當前表現最為明顯的是管理經驗和人才的缺乏,在并購過程中對國際形勢與相關國家的法律法規把握不足,在并購完成后對經營網絡的整合不夠,等等。“走出去”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風險,既是政府和油企應該認真關注的問題,也是國內老百姓關心的重要問題。
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從來都非坦途,不但要面臨一些政治、經濟、文化等常規風險,有時候還要應對一些意想不到的難題。對既要保障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能源安全,又要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石油企業來說,不斷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已成為必然選擇。
中國石油企業到海外投資,發展國際化經營,必須轉變理念,轉變方式,轉變形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堅持以合作為主的方式,堅持商業化的原則,堅持人才國際化和用工本地化,切實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傅成玉表示,堅持合作共贏,是規避風險的最有效方法。
2012年11月12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傅成玉在倫敦捧得了由世界能源行業權威機構——能源情報集團評選的2012年度“全球石油業年度領袖人物”大獎。這個曾經屬于BP、美孚、殼牌等首席執行官們的殊榮,第一次由中國企業家捧得。
當有媒體記者問傅成玉這些年來管理企業最堅持的是什么時,他很肯定地回答:“堅持的一條就是中國企業也能打造國際競爭能力,也能在國際舞臺上與同行競技。”
傅成玉告誡希望到國外發展的各界公司,首先要認清公司自身的發展階段。要充分了解自身的管理基礎、財力基礎、人力資源基礎,否則就是冒險。
傅成玉表示,這些年來,中國石化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一手抓風險管控,一手抓投資回報,一方面關注貿易保護主義和政治障礙,一方面通過投資推動海外業務發展,做到了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做貿易還是和做實業投資不一樣。實業投資,要關注當地人文、民俗習慣。收購則要看增值空間,如果不增值就沒有意義,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風險就跟著你。” |